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牛蜱熱是春夏間,在香港最常見和最危險的狗狗疾病。由於牛蜱可以引發狗狗貧血,最嚴重可致命。因此若發現狗狗經常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尿液呈橙啡色等症狀時,便應盡快求醫。其實預防勝於治療,寵主應時刻提防牛蜱在狗狗身上出現,並為狗狗勤加清理身體。
吸了血的牛蜱外形有點像甲蟲,對狗狗來說相當危險。(VCG)
什麼是牛蜱熱?
牛蜱熱是一種經由牛壁蝨(俗稱牛蜱)傳染的血液疾病。牛蜱會跳到狗狗的身上,並用嘴部吸取犬隻的血液以獲得養份。牛蜱會藏身在狗狗身上,並會刺激到狗狗的皮膚,產生腫脹痕癢。而在吸血過程中會傳播致病的微生物,更可能引起嚴重的系統性疾病。
未吸血的牛蜱身體扁平,與吸血後的樣子有很大差異。(VCG)
據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資料顯示,在香港導致牛蜱熱的病原體為Babesia或Ehrlichia。Babesia會破壞紅血球,而Ehrlichia則會破壞血小板。雖然致病的微生物不會在狗與狗之間直接傳播,但牛蜱則是可透過狗隻間的接觸而感染。
牛蜱藏身在狗狗的皮毛和隱蔽的地方,不容易被察覺到。(VCG)
牛蜱是一種八腳的昆蟲,外形有點像甲蟲,但其實是一種節肢動物(與蜘蛛屬同一綱)。牛蜱在吸血前的外形又小又扁,但吸血後便會漲大起來。如果在狗狗身上發現已漲大的牛蜱,狗狗便很有可能已感染牛蜱熱。
草叢是牛蜱最常生長的地方,可以的話應避免讓狗狗在草堆停留。(VCG)
1. 驅趕牛蜱
坊間有多種產品,都可以有效驅趕與殺滅牛蜱
A. 定期為狗狗使用殺滅牛蜱的藥物
Frontline是最常使用到的除牛蜱藥水,這款藥水是要每個月使用一次,並滴到狗狗的後頸位置,便能有效破壞牛蜱的中央神經系統,令牛蜱死亡。
B. 防牛蜱帶
除使用Frontline外,也可考慮同時使用防為狗狗戴上牛蜱帶,例如Preventic,雙管齊下。牛蜱帶就像頸圈般可直接套在狗狗頸部,能有效去驅趕蜱蟲,抑制狗狗身上產生寄生蟲,而且無味及防水,在洗澡、游泳時均可配戴。
C. 超聲波驅牛蜱
近年流行超聲波驅牛蜱裝置,聲稱可以持續釋放出高頻率超聲波(對貓狗、小動物和人類無害),干擾牛蜱探測到狗狗存在的功能,令牠們無法附上狗狗身體。但成效仍存疑,未能肯定,可先諮詢獸醫的意見。
D. 殺牛蜱咀嚼肉粒
坊間有些給狗狗吃的咀嚼肉粒,聲稱能有預防牛蜱的口服藥。但始終是需要服用,應先諮詢獸醫專業意見。
2. 避去牛蜱多的地方
香港的夏天潮濕多雨,寵主應盡量避免帶狗狗去牛蜱多的地方,例如是公園、草叢和樹林等。許多人喜歡遛狗的元朗南生圍及沙田彭福公園等,都被指是牛蜱極多的地方。如果曾帶狗狗去散步,回家後便應徹底為狗狗清潔身體。
彭福公園很適合遛狗,但亦被稱為最多牛蜱的地方。(資料圖片)
3. 保持環境清潔
牛蜱一般在草叢堆或泥土中繁殖,不適合在光滑地板生存,因此如果家裡有花園的話,定期除草是必須的。另外,有外國專家指出,其實牛蜱大部分時間並不在狗狗的身上,要防止牛蜱滋生,最好的方法是用吸塵機將家居角落都徹底吸乾淨。
勤打掃清潔,能減低牛蜱滋生的機會。(VCG)
4. 勤於理毛髮
每次帶狗狗外出回家後,都要檢查狗狗身上有沒有牛蜱。重點檢查以下7個位置,包括兩隻耳朵、兩邊腋下,兩邊內胯和尾巴下方近肛門位置,這些較容易暗藏牛蜱的地方。而腳趾縫及身體其他部位,也要留心。如發現牛蜱蹤跡,寵主切勿用手強行拔除,應先用沾有酒精的棉花把牛蜱焗暈再移除。移除後的牛蜱也千萬別隨意丟棄,因牛蜱生命力很強,很有可能繼續留家中為患,應將其放進裝有酒精及密封的容器內,確保牛蜱徹底死亡。
牛蜱會令狗狗皮膚紅腫痕癢,甚至危及生命。(VCG)
現時仍沒有任何預防牛蜱產品,可為狗狗提供百分百保護,因此最重要的,還是寵主定時替狗狗檢查身體,以及勤於清理狗狗會接觸到的地方。如發現狗狗突然出現昏睡及食慾不振、發燒、牙肉蒼白或黃疸、體重下降等牛蜱熱的臨床病徵的話,便應盡快帶狗狗到獸醫處檢查清楚。
(轉載自香港01)